全球首款康复机器人产自桂城!

2025-06-25 05:57

  

全球首款康复机器人产自桂城!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康复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广东爱比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比力”)以一场技术革命,为康复医疗领域注入全新动能。

  这家由广东健翔医院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孵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凭借一款“智能康复机器人”,不仅填补了传统康复器械的短板,更将“精准康复”推向新高度。

  在爱比力的调试区域,研发团队负责人李磊正和几位成员讨论设备的优化和技术改良。在调试过程中,成员模拟康复患者的状态,慢慢前行时,机器人及时跟随用户脚步前进;用户准备跌倒时,机械臂犹如治疗师双臂一般护着用户安全,防止跌倒。

  这款在李磊口中能“如影随形”的设备,是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首款模拟理疗师双手的智能康复机器人,其核心目标直击行业痛点——让患者从“被动接受训练”转变为“主动参与康复”。

  “传统康复机器人多通过固定装置‘带着患者走’,训练强度低且缺乏个性化,导致效果参差不齐。”李磊介绍。与此不同,这款智能康复机器人采用“跟随模式”,通过高精度位置传感器实时捕捉患者重心移动意图,实现“如影随形”的辅助。康复患者可自主决定行走方向与速度,机器人仅在跌倒风险出现时提供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其仿生机械臂设计。机械臂模仿人类手臂的6个自由度,结合柔性制动模块,既能如理疗师双手般柔顺贴合患者腰部,又可在跌倒瞬间变“刚”提供支撑。这种设计不仅极大提高了患者的主动参与度和信心,还让患者在训练中拥有更自由、更自主的体验,真正把康复训练的主导权交还给患者。

  在精准康复方面,这款机器人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将针对性、强度、反馈与认知融合等要素有机结合。在针对性训练上,通过机械臂辅助患者进行动态平衡训练,覆盖步态与平衡双重需求;在强度升级上,患者因安全保护敢“迈大步、加快走”,单位时间运动量显著提升;实时反馈方面,机器人内置人工智能系统可1分钟内生成训练报告,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康复积极性。在认知融合方面,能够解放患者双手,机器人可在行走训练中同步进行记忆游戏等认知任务,契合“运动+脑健康”的最新康复理论。

  目前,智能康复机器人已通过临床实验为超100名患者提供服务,覆盖中风、脊柱损伤、帕金森等神经疾病群体。今年7月,这款机器人即将量产。然而,公司的目标不止于此。“中国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预防跌倒、维持机能是关键。”李磊指出。

  为此,公司正将技术延伸至老年病领域。机器人通过日常辅助与主动训练结合,帮助老人提升肌力与平衡能力,打破“怕跌倒—少活动—机能衰退”的恶性循环。未来,爱比力计划与健翔医院集团合作推出居家版设备,融入日常照护与康复,让技术真正“走进家庭”。

  爱比力的“野心”,正是源于资深的中医骨科诊疗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团队。由广东健翔医院管理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度合作孵化而成的爱比力,秉承“赋予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使命,依托国际顶尖科研资源与临床实践经验,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重构医疗康复生态。

  公司研发团队实力雄厚,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器人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资深教授及博士领衔,成员涵盖人工智能算法、精密机电系统、临床康复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目前,公司已研发出10余款覆盖全康复周期的机器人产品,包括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步态训练系统等,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骨科术后康复等场景。

  近年来,佛山积极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当前,南海按照市委要求,着力推进健康“五谷”(眼谷、牙谷、骨谷、美谷、康谷)的建设工作。

  作为南海中心城区的桂城街道,立足“总部经济+高端现代服务业+高端都市型制造业”发展战略,去年发布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主打生物药、高端器械、保健食品和智慧医疗产业,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桂城的地理位置、人才储备与政策支持,让技术转化效率远超预期。”在李磊看来,桂城的优质“沃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他说:“借助桂城的产业优势和资源集聚效应,公司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智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爱比力以其创新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为康复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康复不仅是身体的重建,更是尊严的回归。”李磊反复强调,这不仅是他的初心,更是企业走得更远的目标。在他的带领下,爱比力正扬帆起航,朝着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企业的目标迈进,引领康复医疗迈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美好未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