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让移风易俗落到群众“心坎上”

2025-06-06 23:05

  

滨海区:让移风易俗落到群众“心坎上”

  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崇尚厚养薄葬、节俭持家的风气浓了,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时下,走进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孟家庄子村,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孟家庄子村是大家洼街道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更是滨海区唯一的“全国文明村”。近年来,孟家庄子村坚持“破”“立”结合,“软”“硬”兼施,通过采取定规矩、强引导、创载体等有力举措,让移风易俗落到群众“心坎上”,让文明之风在村内点面开花。

  “原来村民操办红事白事,红事彩礼贵花钱,白事规矩多烧钱,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规矩少了,一场事情办下来,不光省钱,人也轻松了。”孟家庄子村村民老孟深刻体会到移风易俗改革带来的实惠,深有感触地说,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按照以往的习俗,一场婚宴要花费十几万元,多亏了红白理事会上门宣传移风易俗的理念,虽然没有豪华的场面,但亲朋好友们都纷纷称赞,这样的婚礼既热闹又不失温馨,也让孩子们的婚姻回归了本质。

  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办红白事比排场比阔气成风,铺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孟家庄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主要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他们威望高、影响大,深得村民信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倡导孝老敬亲、厚养薄葬良好风尚。

  “文明建设是‘魂’,乡村振兴是‘根’,要让村民真正生活幸福,就要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孟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庆森告诉记者,没有好的村风民风,就难造就好的环境,为此,他们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孟家庄子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人居环境、邻里关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及村庄文明程度,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该村还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对村民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褒奖善行义举,谴责不文明行为,为推动村庄文明风气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夏时节,孟家庄子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傍晚,村民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跳舞,有的拉家常,欢快的音乐和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这背后,是孟家庄子村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健全机制、强化载体的结果。

  “在文明风气的涵养下,我们一直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孟庆森说,村里投资70余万元打造了一座集村史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在这里,村民可以阅读书籍、学习电脑、健身娱乐,丰富精神生活。依托文化大院,孟家庄子村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与村委旁的文化广场、文明一条街共同构成了村里的文明阵地,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用文化涵养乡村的精气神。该村还将“亚圣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绘制孟子名言文化墙,为传承有序文化、塑造良好村风夯实根基。

  以演促练、以练促战,滨海区开展未来大厦消防应急灭火疏散演练活动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